2025年7月18日上午,广东财经大学“踢桃食好”实践团的13名学子化身“小老师”,在汕头市金平区东方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走进汕头南希双语幼儿园,为二十余名大班幼儿开展了一场兼具地域特色与教育意义的“潮汕美食+普通话推广”融合课堂。活动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目标,依托学校 “网络强村” 项目技术支撑,将规范用语教学与地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在趣味互动中夯实幼儿普通话基础,为基层推普工作探索 “高校赋能 + 技术延伸” 新模式,彰显新时代青年服务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使命担当。
潮韵进课堂,语声筑桥梁
实践团围绕“潮汕美食与普通话推广”主题,从孩子们熟悉的潮汕美食入手,将油柑汁、无米粿、朴籽粿等七种地道潮汕小吃“搬”进课堂,借助“看、猜、说”三重互动,让二十余名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表达,在表达中提升语言能力。
投影幕上一瓶浅黄透亮的果汁刚亮相,一双双小手齐刷刷举成一片,教室顿时热闹非凡。紧接着“油柑汁”的普通话读音和潮汕话读音呈现在屏幕上,实践团成员陈容淇同学顺势用普通话领读,再用潮汕话示范,并讲解其生津止渴的功效。短短的15分钟里,7种美食依次亮相,孩子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了相关词汇的标准发音,以熟悉场景促规范表达,达到教学目标,也加深他们对潮汕美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图1 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进行课堂互动
互动强实效,童声朗朗响
当一张张潮汕美食图片闪现在投影幕上,作为第二环节“大屏猜词”游戏也随之开始。在实践团成员的引导下,孩子们争相读出美食们的普通话名称。
“马蹄”“香菜”等十组兼具趣味与知识性词汇轮番登场,重头戏“猜猜潮汕话发音”来了。孩子们积极互动着,每当答案揭晓,成员们便带领全班复述普通话发音,引导孩子们听音辨词、准确认读,强化规范用语记忆。童声此起彼伏,小小的教室也多了一分热烈与活泼。
“小火车接力” 环节中,幼儿按序用普通话朗读 “菠菜、白萝卜” 等美食名称,志愿者对发音不标准的字词进行单独示范、逐字纠正,直至幼儿掌握正确读音。面对孩子们在发音上的小错漏,成员们保持耐心与关怀,及时蹲下身来与孩子们平视,耐心引导,温柔地纠正发音。在轻声鼓励与不断示范中,孩子们逐渐找准了发音的节奏与韵律。
图2 为推普课堂现场
言语润童心,文化植心田
课程尾声,实践团也在最后为每一位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孩子带来了一份实践团精心定制的“文创嘉奖”——以“踢桃食好”为主题的潮汕元素亚克力挂件。汕头南希双语幼儿园园长表示:“活动将普通话推广置于核心位置,通过游戏化设计,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掌握规范用语,为基层学前阶段推普工作提供了有效范式。”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夯实文化认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广东财经大学 “踢桃食好” 实践团以本次活动为抓手,将 “网络强村” 技术优势与推普工作深度结合,既完成了对幼儿的普通话启蒙,更探索出 “高校服务 + 网络数字技术 + 基层语言需求” 的推普新模式。
未来,实践团将持续聚焦普通话推广核心任务,依托学校资源深化 “线上 + 线下” 推普体系建设,让规范用语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为提升国民语言能力、促进文化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3 为实践团成员与汕头南希双语幼儿园园长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