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学前教育专业“一朵小红花”宣讲团带着多样红色宣讲形式踏上三下乡旅程。从校园到社区,从场馆到田间,他们用故事、互动、展示等丰富方式,让红色精神扎根乡野、浸润人心,在广袤乡村铺展“红动乡野、韵传万家”的生动图景。
校园里:多样互动,红色种子入童心
乡村校园里,宣讲团化身“红色故事魔法师”。给幼儿园孩子讲“小英雄”故事时,边讲边用手影演绎情节,让孩子们在光影变幻中感受勇敢;给小学生设计“红色知识小竞赛”,结合故事问答、情景判断,让“团结”“坚持”等精神内涵在欢笑中扎根。近500名孩子在听、玩、思的过程中,悄悄把红色故事里的温暖与力量记在心里。
社区中:家常宣讲,红色故事融日常
乡村院坝与广场上,宣讲团把红色故事变成“家常话”。围坐的老乡们听着“身边榜样”的奋斗故事,长辈们借着话题忆起当年“集体修山路”的往事,年轻父母则聊起如何用这些故事教孩子懂担当;偶尔穿插几句红色童谣,或是展示几样老物件,让300余名村民在轻松互动里,把“奋斗”“奉献”这些词融进了茶余饭后的闲聊。
场馆间:实景结合,红色记忆可触摸
乡村纪念馆与文化站中,宣讲团让红色历史“活”了起来。指着展品里的老照片,讲背后的军民互助故事;组织“红色情景小剧场”,让参观者客串历史场景里的角色;还准备了简单的红色主题手工,让孩子们在制作中感受精神传承。200余名参观者在看、听、做的过程中,触摸到红色记忆的温度,读懂了坚守与担当的意义。
从童心启蒙到邻里共鸣,从记忆唤醒到精神传承,“一朵小红花”宣讲团用故事、互动、展示等多样形式,串联起1000余名乡村群众的红色记忆。学前教育专业的细腻创意,让红色精神化作乡野间的清风、屋檐下的笑语,如同朵朵小红花绽放在民心深处,让红色的韵致在万家灯火中持续传递。
作者:王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