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路径,破解数字农业推广困境,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2025年7月,安徽财经大学“数农启航队”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蚌埠市国家农业科技园、耕耘生态农场及歙县蜈蚣岭村展开专题调研,探索数字农业推广的优化方案。
首站园区探前沿,聚焦融合析路径
7月9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抵达蚌埠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数字农业创新示范区,该园区集成了多维度的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队员们与园区管理部门进行深度座谈,系统梳理园区发展规划,解析数实融合路径。在园区人员陪同下,团队实地考察了热带植物展示馆等场所,重点学习无土栽培等技术体系,并详细了解了基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的农业生产数字化体系建设进展。团队还走访了种苗实验室,了解其规模化培育能力。针对推广难题,团队组织专题座谈,系统梳理出智能设备运维成本高、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核心制约因素,通过结构化记录积累了详实的一手资料。
农场调研察实情,直面痛点谋良策
7月9日下午,团队深入耕耘生态农场调研。该农场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是当地乡村经济典范。团队详细了解了农场数字化应用现状:部分区域已引入智慧农业系统,能实时监测环境数据指导种植,其西瓜大棚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增产增质。然而,团队也发现农场面临网络覆盖质量影响设备运行、设备成本高昂以及农民数字素养不足等多重困境,制约了数字技术的全面推广。
梯田问诊寻突破,科技赋能解难题
7月18日,团队赴歙县蜈蚣岭村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考察特色梯田生态系统、文化遗产保护及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农业生产领域,无人机植保、施肥等技术已初步应用。团队观察到,在茶树种植中,无人机施肥展现出精准规划路径、适应复杂地形、提升作业效率等显著优势,有效解决了机械化作业难题。但蜈蚣岭村发展仍面临挑战:文物保护与开发受限于资金和人才;农业数字化转型因设备成本高、村民接受度有限而缓慢,无人机应用还面临地形遮挡信号、电池续航短、专业飞手培养难等问题;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也存在短板。
梳理经验明方向,青年智慧助振兴
通过此次对蚌埠园区、耕耘农场及蜈蚣岭村的系统性实地调研,团队全面梳理了数字农业推广的实践经验与现实挑战,深入解析了多元场景下数实融合的机理与制约因素。后续,团队将基于详实调研数据开展深度分析,针对性构建优化路径,着力破解农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成本控制、人才支撑、技术适配等核心问题,以青年智慧赋能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创新动能。(曹元、雷钰、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