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遵化,青山叠翠,沃野流金。唐山学院“智控星火”志愿宣讲团奔赴河北省遵化市开展“寻迹长城烽火,传承两弹星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队伍,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科技赋能乡村沃野,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烽火台前铸忠魂:一寸山河一寸血
清晨的二十九军长城抗战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团队成员列队缓步走过镌刻着烈士姓名的纪念碑,指尖轻抚冰凉的碑石,耳畔仿佛响起金戈铁马的呐喊。“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缕魂!”队长李辰昊凝视着弹痕累累的抗战浮雕动情地说。看向烈士纪念碑的时候,许多队员红了眼眶。这次参观学习让青年们深刻体悟到:从烽火岁月到戈壁征途,为国献身的赤诚始终是中华民族最坚硬的脊梁。
图为长城抗战烈士纪念碑 赵嘉瑞供图
田间地头话星辉:“两弹”精神薪火传
在桃山屯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以“从戈壁荒漠到乡村沃土”为主题,生动讲述了王淦昌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退伍老党员刘润泉结合亲身经历,与村民分享家乡建设历程:“科学家啃窝窝头搞科研,和咱当年开荒一样拼!”朴实的语言引发阵阵掌声。
图为实践团成员李辰昊在村委会进行宣讲 孙昊杰供图
科技兴农的梦想也在泥土芬芳中生根。
玉米地里,队员们蹲身测量土壤湿度;核桃林中,成员王敬泽近距离观察核桃长势。“计划研发智能耕作机器人!”听到队员介绍AI助农方案,王大爷眼睛发亮:“机器人种地?要真能成,那可省大事了!”
图为实践团成员王敬泽实地考察核桃生长情况 赵嘉瑞供图
童心共筑航天梦:小火箭载大志向
为让红色精神扎根青少年心中,实践团队走进小红帽幼儿园,面向学生开展 “两弹一星” 精神主题宣讲。活动中,团队通过播放精心挑选的纪录片片段、展示历史图片、生动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将 “两弹一星” 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具象化。宣讲内容紧密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鼓励孩子们从小学习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让奋斗的火种在孩子们心中持续燃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小红帽幼儿园为小朋友们进行核知识科普 孙昊杰供图
宣讲结束后,团队成员带着孩子们在卡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并将卡纸折成“小火箭”,寓意着梦想腾飞。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以后也要像科学家一样,为祖国做贡献!”孩子们纷纷表达着纯真的志向,稚嫩的声音中透出坚定的信念。团队成员们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与小朋友们一起放飞梦想“小火箭” 赵嘉瑞供图
“当村民们围着我们询问农业新技术,当孩子们举着自制的‘小火箭’喊出‘我要当科学家’时,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传承的意义——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让乡村振兴的希望在交流中生根,让爱国报国的信念在互动中成长,让科技兴农的梦想在实干中绽放。
未来,“智控星火”志愿宣讲团将持续深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以创新形式将爱国报国的信念火种播撒至更广阔的乡村,让青年智慧与基层需求紧密联结,在广袤田野间奋力书写科技兴农、青春报国的时代答卷。 长城脚下点燃的科技星火,必将以燎原之势,照亮乡村振兴的征途,也映照出新时代青年将小我融入家国大我的坚定初心与不渝使命。(通讯员:刘柏汐 李辰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