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乡市老粮仓镇的一间农家小院里,一场跨越四十载的红色对话温暖上演。湖南工商大学法学院“红法润青年”实践团来到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谢子良家中,聆听他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的战地故事,在真实的历史记忆中感悟红色精神,体会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
“当时条件艰苦,敌人严防死守,供给进不来,战友们只有敌人逃跑留下的口粮,我是班长,以身试毒排查隐患是必须做的事。”谢子良老人布满老茧的手轻抚着泛黄的军功章,缓缓道出那段烽火岁月。他讲述的两个故事让志愿者们热泪盈眶:一次为确认敌方投下的不明物品是否有毒,他不顾个人安危率先接触检测,只为保护战友安全;另有一次深夜运输子弹,面对地方势力的层层阻挠与威胁,他冒着夜色在山林中隐蔽前行,用坚定信念完成了弹药补给任务。实践题成员们围坐一旁,时而认真记录,时而轻声提问,在老人的讲述中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实践团的同学们各显身手,将感动转化为传播力量:他们用镜头记录老人的讲述瞬间,让军功章的光泽在影像中永恒;带着笔记本逐字整理战地故事,形成图文并茂的“红色回忆录”;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平台,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讲述老兵事迹,让“以身试毒护战友”“深夜运弹守信念”的故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与传播,展现了当代法学学子用专业素养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担当。
“谢爷爷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战友情!”“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无数先辈用热血换来的,我们要永远珍惜!”“回去后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精神一直传下去!”青年的感悟真挚而热烈,眼神中充满了对老兵的崇敬。“拜访老兵不仅是一次历史学习,更是一场精神洗礼,我们要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奋进力量。”实践团成员谢雨欣同学深有感触地说。(通讯员:吴家华、谢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