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这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推进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综合利用,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团分别前往盘龙区、红塔区、江川区、石屏县、隆阳区、罗平县、富宁县、洱源县等地开展了以“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推广培训”为主的农村秸秆调研活动。
(图1团队在玉溪市红塔区合影) |
(图2团队在大理州洱源县合影) |
吹响出征号角,凝聚青年力量
促进团联系各个方向指导教师14人,相关专业研究生35人并依托徐锐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组建团队,团队将围绕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调研、低碳绿色农业典型模式建立等方面开展本次调研以及实践推广培训等工作。
(图3 调研组在红河州石屏县与当地部门开展座谈交流会) |
(图4 调研组在昆明市盘龙区与当地部门开展座谈交流会)
细化专业培训,提升实践质量
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分为五个调研小组,开展文献查阅、资料收集、交流访谈等工作,提前整理各地利用农林废弃物相关的信息,项目调研培训、组织对各地区农林废弃物利用现状分析、还田监测等工作进行培训。
(图5 调研组在保山市隆阳区到农户家中开展交流访谈) |
(图6 调研组在玉溪市红塔区太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交流访谈) |
做实调研功课,助力提质增效
团队与当地能环站座谈交流后规划调研路线,调研组对各个县(市、区)范围内乡镇及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主体、地方种植、养殖企业(合作社、大户)的实地调研走访,并对当地农户就地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推广和技术培训,对于秸秆综合利用主体进行科学指导,有效解决当地农林废弃物利用工作中不同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图7 调研组开展秸秆还田监测相关工作培训) |
(图8 调研组邀请专家针对秸秆综合利用调研进行培训) |
强化科技指导,凸显项目成效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后,促进团对调研收集的问卷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针对不同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区位信息、地理条件等影响因素,提出不同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与建设方案。曲靖市罗平县主要突出“沃土模式”,凸显秸秆收集网格化管理体系。保山市隆阳区多元利用,并建立秸秆帮小程序进行秸秆收集利用的收储运模式。玉溪市江川区、红塔区探索因地制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打造特色模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以沃土模式建立秸秆经纪人网格化收集管理机制。昆明市盘龙区以能源化利用建立颗粒燃料厂,突出农林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究秸秆还田辅助种植等低碳模式。红河州石屏县建设秸秆沃土技术模式,形成秸秆辅助山药种植、种养肥示范等绿色低碳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图9 调研组在保山市隆阳区开展技术培训) |
(图10 调研组在红河州石屏县交流工作情况) |
本次调研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脚踏实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在实践中谱写新时代篇章,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审稿: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